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娱乐 >湖北大学:九十年薪火相传 开启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正文

湖北大学:九十年薪火相传 开启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

2024-03-29 04:53:12 来源:岳洋娱乐网作者:探索 点击:683次

原标题:湖北大学:九十年薪火相传 开启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

“时光回溯,湖北火相俯瞰中原,大学那战火纷飞的年薪大炼金家神州,一所满载希望的传开高等学府在长江之滨悄然建立……”讲台上,湖北大学校史宣讲队队员目光坚定,启新声情并茂,时代设新将学校的学建历史沿革娓娓道来。

置身于名师荟萃的征程校园中,聆听着湖大师生的湖北火相奋斗故事,大一新生孙登豪难掩内心激动,大学他说:“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,年薪能够在湖大求学,传开我感到十分幸运。启新”

“一个国家、时代设新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。学建同样,一所一流大学也要有自己的灵魂,它就是根植于大学文化的大学精神,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,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强大精神力量。”湖北大学党委书记谢红星说。

今年10月,湖北大学迎来九秩华诞。九十年栉风沐雨,湖北大学凝聚起了以“自强不息、克难奋进”为基本特征的习坎精神。新时代的大炼金家湖大人正从习坎精神中汲取力量,以昂扬斗志、实际行动,推动一流大学建设。

薪火相传:习坎精神和国家民族血脉相连

“90年前,中华民族内忧外患、风雨飘摇,湖大应教育救国而生;90年后的今天,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,我们更应该赓续红色血脉,传承习坎精神,为教育报国而奋斗。”湖北大学2021年新生开学典礼上,校长刘建平寄语8497名新生。

1945年,抗日战争取得胜利。1946年6月,学校几经易址后复校沙市童家花园,抢建了一栋两层楼房作为教室。工程告罄,时任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院长汪奠基,感怀于办学艰辛和迁校波折,含泪为其题名“习坎楼”。“习坎”即“遭逢重重坎坷而君子以常德行,习教事”,有树立信心、修德律己,必能克服困难、化险为夷之意。九秩春秋,湖北大学的建立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,习坎精神的萌发、传承、升华,始终与民族发展紧密相连。

20世纪初,面对国家贫弱,一批民族有识之士,提议创办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,主张“教育救国”。1931年10月,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不久,湖北大学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积庵发轫,主张通过培养教师来“唤起民众复兴民族之鹄的”。1935年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,学校学生带头参加“一二·九”运动,始终走在武汉地区爱国运动前列,在校史上写下不畏强权、抗日救亡的光辉一页。

1938年,武汉沦陷,办学环境日趋恶劣。1941年,学校被迫西迁恩施。师生们因陋就简,借用旧厂房,用杉树皮、木架搭建临时教室。校园内仍弦歌不辍、书声琴韵,一派勃勃生机。1946年6月,学校几经易址后在沙市童家花园复校。

2004年,湖北大学开展“大学文化与精神”大讨论活动,提出继承和发扬以“自强不息、克难奋进”为基本特征的习坎精神。2015年,习坎精神写入《湖北大学章程》。2017年,习坎精神教育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。2021年,学校启动建筑“习坎楼”的修复与外立面改造工程,修建习坎广场、景观坡地,发挥文化育人功能。

90年来,湖北大学在风雨兼程中践行习坎精神,在艰难困苦中不变育人初心,为民族铸希望,为国家育栋梁,始终与国家、民族命运血脉相连。习坎精神激励着数十万学子锐意进取,被一代代湖大人薪火相传,融入湖大师生血脉,成为师生永不枯竭的文化养分。

培根铸魂:习坎精神成为育人“活教材”

左眼几近失明,年逾九十的朱祖延教授,在与病魔缠斗的数十年中,竟能以惊人的毅力,带领团队完成了《汉语大字典》《汉语成语大词典》等大型典籍的编撰工作……“教授孜孜以求的精神,让我很受鼓舞。”读完《湖北大学学子访学人》后,大一学生黄欣玥感慨不已。

自2016年起,湖北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走访湖大学人,感受老学人的治学为人之道,体悟大学精神这座“富矿”。

5年时间,来自近40个专业近千名学生,走访了李先焜、汪耀楠、张国光、黄邦和等65位已退休老教授及其门生故旧。编撰而成的两辑《湖北大学学子访学人》,也已成为新生入学的必读书目。

多年来,湖北大学一直注重传承并弘扬习坎精神,挖掘湖北大学积淀的精神财富,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
2004年,湖北大学成立校史宣讲队。近20年来开展各类习坎精神宣讲活动近400场,多次组织队员赴北京、上海等地寻访校友。他们成为了习坎精神的传播者和受益人。

湖北大学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,为学生打造育人“大课堂”:连续20年开展“道德建设月”活动,重视挖掘习坎精神典型,开展“师德标兵”、学生“自强之星”评比表彰活动,举办师生先进事迹报告会,设立“习坎奖学金”,大力倡导师生争当习坎精神的践行者。

在文化基因的引领下,习坎精神深入人心,涌现出面朝大海砍柴做饭、追逐太阳培育早稻、捧回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“农民教授”周勇,以及身残志坚、爱心接力、互助进步的学生团队“同心兄弟”等一批先进师生典型,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甘肃、贵州、宁夏等西部地区就业,誓将湖大的习坎精神传扬到祖国各地。目前,湖北大学选调生报考录取率位列湖北省高校前列。

勇开新局:习坎精神引领一流大学建设

新冠疫情袭来,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命令:征用湖北大学一期、二期、忠诚学生公寓,建设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后的集中隔离点。

湖大师生闻令而动,出动300多名教职工和志愿者,4天3夜里完成了1475间宿舍的清理改造、卫生保洁等工作;“康复驿站”青年志愿者服务队3天时间内完成了712间宿舍、上万件物品的搬运发放任务……全体湖大人以逆行者的姿态托起生命方舟。央视《新闻联播》两次聚焦湖北大学,展现湖大人在抗疫一线的责任与担当。

这份责任与担当,厚植于湖大根脉,铸牢于“自强不息、克难奋进”的习坎精神当中。

迎接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,湖北大学正在抢抓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历史机遇,以习坎精神为指引,加快发展,努力赶超,开启新时代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新征程。

用习坎精神建设一流学科。湖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化、材料科学与化学、生物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、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、网络空间安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态安全与区域绿色发展获批“十四五”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。2020年组建微电子学院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、人工智能学院、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4个新工科学院,组建师范学院、法学院、公共管理学院、旅游学院、文化遗产学院等一批新文科学院,布局绿色与生态、信息与安全、现代管理与智慧政府、文化与艺术、集成电路与新材料五大交叉学科群。

用习坎精神开创一流科研。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同发展,牵头完成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《中华大典·语言文字典》的编纂出版,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”,编纂出版45卷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丛编》;先后承担了国家“863计划”“973计划”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重点科研项目;成功研制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;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早稻新品种“两优287”被农业部评为超级稻。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。

用习坎精神打造一流师资。以习坎精神砥砺教师治学品质。在90年办学历程中,湖北大学涌现出了荆楚社科名家朱祖延教授、党史专家田子渝教授、国家级专家江畅教授等一批淡泊名利、安贫乐道、学术精湛的优秀楷模,走出了“全国师德先进个人”“全国模范教师”、湖北省“师德标兵”“荆楚好老师”“楚天园丁奖”等一批“大先生”。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职高层次人才362人(次),含国家、部委人才72人(次),省市级人才290人(次)。

用习坎精神培养一流人才。以习坎精神锤炼学子精神特质。湖北大学持续深入实施“楚才教育”“通识教育”“人才培养试验班”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培养一流人才。90年来,湖北大学累计为社会培养了3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,他们因“基础扎实”“工作踏实”“为人朴实”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。刘昌胜、王秋良、张先恩等一批优秀校友成长为院士、长江学者、社科名家、教学名师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,更有一大批校友扎根基层,成为支撑地方发展的“脊梁”。

坚守育人初心,赓续习坎精神。90年风雨兼程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湖北大学将继续传承习坎精神,与时代同频共振,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,始终把育人使命践行在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。

(作者:田仕兵 陈肖依)

(广告)(田仕兵 陈肖依)

作者:时尚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